從技術創新看南芯科技BMS的進化邏輯
關鍵詞: 南芯科技 BMS SC5617E 電池管理 技術創新
在消費電子迭代加速、新能源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的今天,電池作為核心能源載體,其安全性、能效與適配性已成為技術突破的關鍵。南芯科技(證券代碼:688484)憑借在芯片領域的深厚積累,將電池管理系統(BMS)列為重點布局的賽道,通過技術創新破解行業痛點。
近日,集微網就南芯科技近期推出的單節鋰電池智能保護芯片SC5617E的技術創新、應用亮點等專訪南芯科技移動事業部BMS產品線經理李琳瑤,同時探討BMS技術的進化邏輯、多場景應用潛力及南芯科技的戰略布局。
從能量密度到全生命周期管理
消費電子對續航與輕薄的追求,推動著電池技術不斷突破。硅負極電池因能量密度優勢從高端旗艦向大眾市場滲透,但隨之而來的能量利用等問題,也讓行業意識到,電池技術的競爭,早已超越單純的“容量競賽”。
硅負極電池的普及,本質上是對“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”能力的考驗。李琳瑤指出,傳統電池保護方案多聚焦充放電安全,卻難以適配電池及系統的需求。目前的BMS方案主要針對的是石墨電池方案,同樣的欠壓機制被應用到硅負極電池產品上,導致能量無法被充分利用;再如運輸中產品自耗電會縮短存儲時間,產線測試時的功耗監測效率也有待提升,“這些問題不是單一環節的優化能解決的,需要從‘被動保護’向‘主動協同’的BMS邏輯轉變。”
這種轉變背后,是終端場景的多元化需求。從手機、平板到可穿戴設備,從折疊屏等創新形態到工業級設備,不同產品對電池的功耗、安全、壽命要求迥異,比如穿戴設備,待機時的微安級功耗可能直接影響用戶體驗。李琳瑤強調,BMS的價值正在于打通“電芯特性-設備需求-場景變化”的鏈路,這正是南芯科技在鋰電保護芯片領域持續創新的出發點。
而最新產品SC5617E則通過CTRL引腳智能控制,成為“協同邏輯”的落地載體,其創新不僅體現在過壓、欠壓、放電過流和充電過流的充放電保護,更延伸至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場景。
從單純堆功能到無感可靠
SC5617E正常工作模式下功耗低至2.4μA,待機功耗更是低至0.46μA,低功耗表現達業界領先水平,同時具備高精度、智能控制兩大核心優勢,通過引入控制引腳,實現了多種創新功能,核心是讓BMS能“聽懂”設備的需求。
這種“聽懂”體現在靈活控制芯片進入不同工作模式的兩組控制功能上,其中A組支持動態過放調壓、運輸、產線測試三種模式:
1、動態適配電芯特性:SC5617E可以根據系統需求動態調整欠壓保護點,從而在不同工況下優化電池性能。通過調節欠壓保護閾值,有效利用電池能量,適配系統電力需求。
2、適配物流與存儲場景:運輸模式下可切斷系統供電,功耗低至80nA,讓電池在低容量法規要求下的運輸等場景中“沉睡”更久。這一模式特別適用于需要長時間存儲或運輸的設備,能夠顯著延長電池的存儲時間。
3、適配生產環節:產線測試模式能快速禁用充放電功能,提升整機功耗測試效率。這一模式便于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功耗測試,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。
B組為充電關閉功能,解決折疊屏手機因雙電池設計帶來的管理復雜度問題,通過充電關閉模式可簡化充電路徑邏輯。
這些創新直指行業長期存在的“隱性痛點”。比如可穿戴設備在長期存儲中,低功耗模式能避免用戶開箱即虧電的尷尬。
一系列創新的背后,離不開南芯科技BMS的進化邏輯:不是“做加法”堆功能,而是“做減法”——讓復雜的電池管理對終端廠商和用戶來說“無感卻可靠”。南芯科技此次創新推出的兩組控制功能,讓BMS更懂市場需求,“無感”式的產品方案也讓解決痛點變得更為自然。
值得關注的是,南芯科技的BMS布局并非局限于單節電池。其產品矩陣已覆蓋單節及多串電池保護方案,能精準監測過壓、欠壓、過流等異常,適配從消費電子到工業設備的多元需求?!岸啻桨冈趦δ?、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潛力正在釋放,我們通過差異化的檢測精度和保護邏輯,讓不同場景都能找到適配的‘電池管家’。”
從技術創新到生態協同
作為南芯科技重點布局的賽道之一,BMS的發展邏輯遠不止于芯片本身,而是構建“芯片-電芯-終端-場景”的協同生態。
南芯科技與消費電子頭部客戶的合作,早已超越單純的“供貨關系”。據透露,在SC5617E的客戶導入過程中,南芯團隊為客戶提供全流程支持,不僅提供芯片級的保護策略,還聯合客戶探索系統級的適配方案,通過協同讓技術真正落地。
該協同思維也體現在產品迭代中。目前SC5617E已實現客戶端量產,客戶反饋推動著南芯思考更多可能性?!癇MS的創新永遠跟著場景走,而場景的邊界正在不斷拓展?!?/p>
對于行業未來,李琳瑤認為有兩大趨勢值得關注:一是BMS與終端系統的深度融合,未來的電池保護不會是獨立芯片的事,而是與設備算力、傳感器數據聯動的智能決策;二是綠色低碳訴求下的能效升級,從延長續航到優化充電效率,再到電池回收環節的健康監測,BMS將貫穿電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。
結語
BMS的終極價值,是讓電池從“被動供能部件”變成“主動適配伙伴”。在這條賽道上,技術的高度從不取決于參數的極致,而在于對用戶需求和行業趨勢的深刻理解。
隨著SC5617E的落地,南芯科技正推動行業關注點從“充得快”向“用得好”轉變。這種以系統思維突破單點技術的路徑,或將為國產電池管理芯片的創新發展提供新范式。
